胡思亂寫(11)—満たされない気持ち

KITTY
Aug 15, 2021

--

Photo by Mathilde Langevin on Unsplash

[註:只是把生活的事情和感想紀錄下來,內容沒有主線,胡思亂想後寫下的短/廢文。]

(1) 満たされない気持ち

內心未被滿足的感覺已持續好一段時間,如果用玻璃瓶來比喻,瓶中有一半水,水裏有數粒珍珠浮浮沉沉,找不到落腳點,因為現在瓶外的世界變化很多,令玻璃瓶顛簸得很厲害,珍珠只能跟隨震動的幅度,在水中浮動,看似自由,但其實受限於瓶外的世界。珍珠想變得大一些,看上去強大一點,同時想找個落腳點,默默耕耘,幫助其他想變大的珍珠變得強大,減緩瓶外世界帶來的震動。

在這個世代生活好不容易,我盡力讓自己變得心靈強大,進修增值自己,運動鍛鍊自己,睡覺善待自己,但內心總是不安定。近來我發覺已經聽厭了去留與否的論述,雖然我想不出其他的可能性,但香港的未來就是否只剩下二元對立的解決方法:移民遠走高飛/留港被補入獄?

(2) 看事情的不同:悲觀 VS樂觀

最近得知有位婦女從庇護中心返回住處,雖未詳細和她了解情況,但我心底裏不看好,預計幾個月後,夫婦衝突又會再次發生,可能婦女再度選擇入住庇護中心。我把此事告知奇女子同事(詳見《胡思亂寫(9)》),她與我的想法截然不同,她認為是件開心的事情,兩夫婦商量過後能夠決定再次同住,小朋友可以再和媽媽一同生活。

這就是我和奇女子思考事情的不同之處,她的性格樂觀,在工作時經常說:「好簡單啫!」她每天都這樣說,可能運用了心理學的「自我應驗預言」,令自己相信手頭上的工作很簡單,但事實上交給社署的數字遊戲報告,全由我和同事們努力地追回來,她不用為數字達標問題而煩惱,她的自我預言就不經意成為現實。

自問我不是樂觀主義者,但未至於消極悲觀,只不過我會事先預想最糟糕的情況,以便到時可以應對,譬如剛才提及的婦女,我預計可能再要為她找庇護中心的宿位。我之所以有這樣的預感,因為一夫一妻的關係在現今社會是難以維繫,你看一看香港每年有2萬多宗離婚個案,再加上以前學過的知識(家庭暴力的循環:夫婦渡過蜜月期後,當發生衝突,關係緊張,其中一方的暴力行為或言語傷害又會再次出現)。

以前的老師和父母總會教導我做個樂觀的人,現在長大後才明白,樂觀不是比悲觀好,悲觀也不是比樂觀好。兩者是用不同方法來看事情,樂觀的人信念正面,繼而努力去改變現實;悲觀的人看清楚現實世界,所以能夠預早做好相應的準備。

取自保良局婦女庇護中心

--

--

KITTY

在香港長大的女生。社福小薯。曾到東京過打工仔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