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麼遠那麼近

KITTY
Jul 19, 2020

--

Photo by Phil Botha on Unsplash

自2020年7月1日,《基本法》多了附件三,香港正式踏入另一個境況。幸而世界各地傳媒報導了相關新聞,身邊幾位外國好友都問候我的生活近況。每當我告訴他們香港生活的實際改變(外國傳媒不會報導的事情),內心是沉重和刺痛,因要再次承認和面對所愛的城市已經真真正正失去言論自由。

「我看到香港新聞,想看看你近來好嗎?」

「我現在美國警局工作,協助難民和移民,如有需要隨時聯絡我。」

我的眼球停留在「難民」二字,淚水瞬間在眼眶徘徊,這是感動,也是札心。收到來自遠方朋友的關心,固然感動。不過,好友的語句將我拉回現實,本以為走難是很遙遠的事情,如今我們這一代要面對了,不少親朋好友逼不得已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著想,現正計劃離開香港。

對「難民」的認知,始於小學時代在新聞報導經常聽到越南難民營,難民一詞在香港的輿論是負面,帶來社會問題。真正接觸難民是大學時代,到馬來西亞開會,主辦機構為外國參加者安排了文化一天遊,走訪邊境難民聚集的地方,聽著難民訴說逃難的故事,當下我才明白尋求庇護所謂何事,被認可為難民身分對他們的重要性。其後,在工作中偶然遇到難民家長,我才親聞到他們暫居香港之困境(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看看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網頁)。

Photo by Şeyma Sgz on Unsplash

以前,我沒想過香港人會因政治或信仰迫害成為難民。大學時代聽過不同的迫害故事,原來終有一天香港都會發生,原來逃難是這麼遠那麼近的事情。香港人用盡最後的財力,現在還可以決定到哪裏去,堂而皇之的說法是「移民」,其實是逃離現今政權,逼不得已到另一國度生活下去,這不是走難嗎?

未來這幾年,我們失去的不只是自由和法治,還有一個又一個離開香港的親朋好友。

--

--

KITTY

在香港長大的女生。社福小薯。曾到東京過打工仔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