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思亂寫(8)—初老

KITTY
Apr 27, 2021

--

Photo by Thomas Kinto on Unsplash

[註:只是把生活的事情和感想紀錄下來,胡思亂想後寫下的短/廢文。]

突然,我想為自己每週的發現和感受整理成一個個主題,所以現在《胡思亂寫》系列的文章都將有一個小題目。

自知距離退休年齡還有好一段日子,但近年中文開始用「初老」來形容30+的階段,忽然間我感到自己不再年輕了,身體也開始響起警號,恰如網路上經常說的「初老徵兆」。

因此,我留意多了自己的身體之餘,亦有細心觀察家母的身體。因為我相信有些家族基因你是改變不了,你看著自己兩老現時的模樣,就預測了自己廿多年後的樣子。家母年輕時曾出現的小毛病,陸陸續續在我身上應驗。然後,我看著家母的臉孔,再看看自己的,雖沒黑色的眼肚,但法令紋開始浮現,毛孔粗大,與家母衰老的特徵一模一樣。

事實上,家母才是真真正正由壯年進入初老(young-old)的階段!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,可分為三類:初老期(young-old,約65至74歲)、中老期(middle-old,約75至84歲)和老老期(old-old,85歲或以上)。所以,我搞不清為什麼華文世界的「初老」,同時解作young old和aged thirties?

變老,只要你年過四十,就得要面對。接納及適應老化的過程,真不容易!見證著自己的身體機能衰退,例如:起初只是視力減退,後來要配戴老花眼鏡,或由幾根白頭髮到整頭白髮,身體的變化讓你不得不承認踏入初老期。此外,人生的目標和焦點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轉變。在壯年時期,一般人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心力發展事業,以及教育孩子,工作和家庭成為了生活重要的支柱。然而,隨著年紀變大,人要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,子女亦完成學業,在社會中打滾,就不用為子女的事情擔憂,故此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焦點,才能好好活下去。

可悲的是,很多香港長者都適應不了變老的過程。雖則現代醫學科技如此厲害,可以幫人類減慢老化的症狀,而且化妝打扮可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一點,但步入年老階段確實帶來很多身心和家庭的變化,不少活了數十年的老人家都承受不了。在香港,約一成半老人家出現輕微抑鬱症狀,而自殺率最高的年齡群組是長者,平均每天都有一名香港老人自行了結生命(詳見BBC中文的報導),可見變老帶來的轉變令人失去活下去的動力。

人之所以能夠活下去,因為有些東西支撐著,可能是親朋、信念、興趣、工作等等,像蓋房子的根基般,每個人都用不同東西撐起自己的生命。當活到初老的年紀,或許這些東西已陪伴自己數十年,萬一失去了,就會容易自尋短見。

Photo by Bruno Aguirre on Unsplash

--

--

KITTY

在香港長大的女生。社福小薯。曾到東京過打工仔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