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的時間(Right Timing)

KITTY
Aug 10, 2020

--

Photo by Jeanne Rouillard on Unsplash

有些事情是有「對的時間」,錯誤的時間會增添我們實行的難度,甚至限制我們不能夠完成那件事情。

這些限制往往與我們的年齡連繫一起。我們的生活受制於年齡規範,我們對每個年紀都有一張應當做的清單,當所做的事情脫離清單就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目光,例如:你60歲才和伴侶結婚,每年才見面一次的六姨婆,就會說些有刺的祝賀語。

因為……
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會慢慢衰退;
隨著經歷增多,心境會漸漸轉變。

女性懷孕生孩子,縱使現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女性四十歲過後仍能夠生育,但胎兒易患上唐氏綜合症。加上孩子出生後,父母是需要精力和孩子一起玩耍,廿多歲的父母相比起四十多歲,體力較充沛,照顧孩子也相對輕鬆。

進修報讀一個學位,雖然讀書沒有年齡限制,但畢竟年紀愈大,記憶力就愈差,考試前就需要花更多時間溫習。現在我記憶新的日語詞彙,如果不在日常對話中用出來,考試後就會忘掉得一乾二淨。

Photo by Rod Long on Unsplash

我不是急於生小孩或取多張大學沙紙,只是慨嘆自己不再年輕,當思考未來的計劃,不僅要考慮年齡和體力的因素,而且會思索那張無形的清單,我如此做自己是否承受得起箇中的困難和旁人的目光。以前的我確實不太理會社會的年齡規範,隨著自己的心就去做,現在的我會考慮很多方面,原來自己的心境已經漸漸轉變。

但我不甘心,自己如此轉變。

在「錯誤的時間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需要比一般人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,而且要無比的毅力堅持,才能達成目標。

我想起一位在倫敦相識,慈祥的日本裔婆婆。那時候我會英日夾雜和婆婆聊聊天,我曾天真問起為何在家見不到她的丈夫,她不介意告知丈夫現於日本居住,因為她喜歡倫敦自由自在的生活,當年丈夫退休,她堅持留在這兒,她表示在日本就要介懷旁人的想法和目光,而且沒有了丈夫,她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,譬如修讀阿拉伯文的學位課程。

婆婆的故事一直印在我腦海裏,她在「錯誤的時間」離婚和讀書,要更多的勇氣,花更多的心神,但我很欣賞她在晚年找到自己,放下了社會對她相夫教子的期望。

什麼時間是對是錯,是社會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規範,但我們仍可以抉擇自己跟隨自己的心,抑或跟隨無形的清單。

Photo by Clément Falize on Unsplash

--

--

KITTY

在香港長大的女生。社福小薯。曾到東京過打工仔生活。